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10日至11日在山西太原舉行,院士、專家為能源轉型建言獻策。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紅普認為,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,煤炭綠色低碳是必然趨勢。
截至2023年年末,中國非化石能源的發電裝機已超過15億千瓦,歷史性超過火電。然而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仍然較大,能源轉型壓力巨大。
山西是全國重要綜合能源基地,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。康紅普表示,在雙碳目標、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背景下,煤炭承擔著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和支撐新能源發展的重要使命,綠色開發和低碳清潔利用是必由之路。
“安全、綠色、智能開發,清潔、高效、低碳利用,實現高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。”康紅普認為,在煤炭綠色低碳轉型及高質量發展過程中,有大量科技、工程難題需要突破,需要投入大量資金,以及大量高端人才參與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唐立新表示,高能耗企業中,鋼鐵生產需要煤氣、蒸汽、電力等多達二十余種能源介質的穩定供應;重污染企業中,有色金屬材料制造過程碳排放高,同時產生大量固廢和危廢等污染物,面臨能耗雙控與碳排放標準嚴格化帶來的新挑戰。
唐立新認為,通過數據解析與優化(DOA)深度融合的系統建模,可推動高能耗企業、重污染企業實現系統節能和減排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以“打造低碳煤基能源新質生產力”為主題作主旨演講。他建議山西加快煤炭產業智能化轉型,打造安全高效綠色煤炭產業強省;加強煤炭能源高端化創新,打造低碳化煤電化能源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;加速煤基能源低碳化跨越,形成低碳化能源新質生產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