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中國煤炭學會主辦,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、山東能源集團、中國礦業大學等聯合承辦的“2024中國煤炭學會學術年會”在四川成都召開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礦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趙躍民作“‘雙碳’目標下煤炭清潔高效分選創新發展”特邀報告,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分選內涵、創新發展進展、健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等進行了深度分享,提出實施“大精煤”戰略,提高商品煤質量,推動全產業鏈、全要素煤炭清潔高效利用。
趙躍民介紹道,我國煤炭資源稟賦差、區域分布不均衡。當前,西部已成為我國煤炭開發的戰略重心,西部生態脆弱,煤炭以褐煤、低階煙煤為主;中東部煤礦開發向深部推進,深部煤層復雜,煤質波動大。原煤整體質量差、難選、難篩分。選煤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源頭和基礎環節,原煤經分選后可脫灰、降硫、除雜、提質、擴大輻射區域,精準匹配用戶煤質需求,提升煤炭生產端經濟效益,提高消費端利用效率,實現減污降碳。
趙躍民總結了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分選的進展:我國選煤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選煤技術、裝備和工藝取得巨大進步,整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,主要選煤工藝和部分技術裝備如千萬噸級全重介選煤技術、浮選技術、干法選煤技術、篩分技術、煤泥壓濾技術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。然而,當前我國原煤入選率相較于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,動力煤入選率約60%,大量可高值利用的化工煤因入選率不足而只能用作動力煤,商品煤與用戶煤質需求適配性低,導致煤炭利用效率低、能耗高、資源浪費,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能源發展的新需要。
對于健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的具體舉措,趙躍民提出,需深入實施煤炭高入選率、高質量、高適配性、高標準化的“大精煤”戰略,貫穿煤炭生產、加工、儲運、銷售、進口、使用等全產業鏈:提升煤炭入選率和精深分選程度,提高商品煤質量,完善產品結構,原煤入選率提高20%以上、商品煤平均灰分降低5%以上;建立商品煤質量標準體系,完善商品煤質量管控制度,精準適配用戶煤質需求,推動采選運儲銷用全產業鏈精煤化;攻關煤炭分級分質加工利用前沿核心技術,制定財稅鼓勵政策,共建采-選-電-化-材-循產業聯盟,推動煤炭由傳統燃料向清潔燃料、優質原料、高質材料轉變。